tik tok韩剧
“韩坞”:新全球梦工厂的启示
郭锐
《鱿鱼游戏》改写了韩国影视作品的历史,但这并不是韩国文化作品第一次在世界崭露头角。早在韩国电影《寄生虫》拿到奥斯卡金像奖甚至更早时,韩国即展现出极强的文化“走出去”并引导全球文化潮流的意愿。
韩国多措并举推动文化“走出去”
——政府主导规划和统筹文化“走出去”战略。
1998年韩国政府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颁布《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等文件,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此后,历任韩国政府均围绕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积极规划统筹文化发展战略。
卢武铉政府时期,肯定了文化产业对韩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李明博政府时期认定当今是文化成为产业的时代,从具体的文化领域和机制入手,改善韩国文化发展环境。朴槿惠政府时期对文化输出的重视和扶持超过历任政府,通过经营韩国形象网站等方式打造韩国文化品牌。文在寅上台后加强了文化产品著作权等相关权益的保护,旨在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作环境。
——注重古今文化元素融合。
韩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启工业化进程后,西方文化大量输入韩国国内并造成冲击。
韩剧《大长今》打开了亚洲文化市场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韩服、盘索里等韩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被挖掘并融入现代元素风格,由此形成了韩国文化的独特感和新鲜感。进入21世纪,K-POP以迅猛之势闯入世界文化市场。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众传媒手段。
Netflix作为全球知名的流媒体播放平台,在日韩市场长期投入重金,试图攫取“内容本土化、流量全球化”的硕果,这与韩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韩国国内的导演和制片人认为,一旦有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打破地理上的障碍,韩国就能从以往的西方文化的消费者转变为对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出口国。不仅如此,K-POP音乐正试图活用Youtube、Tik Tok等大众平台打破狭小的韩国国内市场的阻碍,引导和塑造全球潮流文化。
——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规模,聚焦新兴文化领域。
从1998年开始,韩国陆续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未来文化战略2020》《文化出口扩大战略》等文件,扶持和扩大文化产业发展。韩国原总统李明博在2009年表示,“文化即经济、经济即文化”。朴槿惠政府时期,韩国大幅提高了文化领域的国家预算。进入新世纪,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文化贸易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攀升。
目前,韩国文化产业领域不仅包括广播、音像、出版,还囊括了旅游、会展等内容。进入21世纪后,韩国更是聚焦于发展新兴文化领域。1999年韩国实行宽带加速计划后,电子竞技在其国内迎来了发展黄金期,韩国凭借先发制人的优势,迅速占据了世界电子竞技大国的地位。
当地时间2019 年10 月5 日,德国慕尼黑,由慕尼黑孔子学院主办的第七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在当地落下帷幕
韩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精准长效打造国家文化品牌,争取跨文化交际优势地位。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不足,市场品牌影响力低,这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与障碍。反观韩国,电视剧、综艺、化妆品等众多知名品牌已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立足于打造中国文化品牌的高度,加强对孔子学院文化品牌的建设。
加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政府政策扶持,注重市场营销策略。创建优秀的文化品牌,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政府部门要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努力减少法律规范漏洞,保障知识产权。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要出台适合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使平台和流量的作用最大化,形成有利于文化“走出去”的体系化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活化运用现代传播新思维新技术,注重交互和反馈效果。只有在交互过程中消除其他国家对我国文化的误解与刻板印象,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反馈,才能在多样化的文明形态和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中提高自身竞争力。
注重文化及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特殊人群的体系化培养。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KOCCA)的设立,标志着韩国文化运营相关的设施、支援进军海外事业、专业人才培养、制作投资以及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拥有了专门机构的辅佐。我国应加强文化领域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文化生力军。
世界文化潮流的引领力和全球主流文化的塑造力是标识一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有足够的潜质和能力成为当今世界耀眼的文化潮流。我国要从具体国情、自身优势、现实需要和长远诉求出发,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文化强国目标为引领,进一步推动和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跨越式发展。(作者系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12期)